位置: IT常识 - 正文

UGC合集:深解UGC平台的搭建门路(ugcz)

编辑:rootadmin
今天,我们来聊聊UGC。
  
  UGC不是工具产品,不是新闻客户端,不是电商或者游戏。只靠好产品不行(如足记),只靠业务逻辑不行(如头条),更不能每天喊用户“快来留言吧”(如美团)!UGC是一门艺术,一门构建生态的艺术。
  
  成功构建一款UGC产品,你需要取势、明道、优术。
  
  取势
  
  几乎每个UGC平台的生与死,都伴随着互联网浪潮的更迭。
  
  0X年,网民多是精英阶层,各类聊天室崛起。我高中的语文老师是名50多岁的饱学儒生,最喜欢新浪聊天室的对联雅座。你能想象么?每天几百个人热火朝天的对对联——一担重泥拦子路,两岸夫子笑颜回。
  
  几年后,web2.0时代来临。上网人数进一步增多,也更加年轻化。主打明星八卦、小说连载的天涯、猫扑兴起。06年,当年明月的《明朝那些事儿》在天涯的煮酒论史板块连载,访问量迅速突破百万。
  
  同期,网民基数的增大,让垂直论坛成为可能。阿北创办豆瓣,暗暗开始缓慢的用户积累。07年,张玮玮将自己的新歌「米店」上传到豆瓣,10年后,随着老狼在《我是歌手》上的演唱大火。
  
  05、06年,视频UGC土豆、优酷相继上线。05年胡戈将陈凯歌的《无极》重新剪辑成短视频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》,成为爆款。但国内短视频制作能力过弱。优酷土豆很长时间内只能靠用户上传的盗版电影过日子。
  
  接下来几年,网民基数进一步扩大,上网成为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网络内容愈加碎片化。
  
  10年,新浪微博上线,4年后登录纳斯达克。微博通过140字的限制降低了制造内容难度,文字与图片进一步融合,微博类产品创造了“关注”这个动作,内容分发有了全新的方式:基于关系链。
  
  11年,苹果经典一代iPhone4s发布,同年小米1发布。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。
  
  11年,微信发布第一版。12年上线朋友圈,13年订阅号上线,同年微信注册用户突破6亿。成为亚洲区用户规模最大的App。
  
  还是11年,知乎上线,13年开放注册,一年内注册用户由40万攀升至400万。
  
  在这段时间,03年上线的家长帮,07年成立的宝宝树,05年成立的糗事百科等一批垂直UGC纷纷完成移动化,并迎来新一轮爆发性增长。新型导购类UGC蘑菇街,美丽说等出现。
  
  一二线城市换机潮过后,三四线城市用户也开始弃用功能机,改用智能手机。
  
  14年,GIF快手更名为快手,由工具切入短视频,迅速向三、四线城市下沉。采取同样策略的还有微博、OPPO、VIVO。
  
  16年,陌陌推出直播业务。当年营收超过5亿美元。
  
  历次网民规模的扩充,终端设备的更迭,产业的变化,都会产生数个UGC平台。早或者晚,都不行。
  
  优酷生早了,本来是短视频UGC,活成了OGC,靠购买电影、电视版权+自制节目过日子。腾讯微博做晚了,只能草草收场。
  
  UGC的特别,就在于内容是由用户产生,大量用户才能成势,构成UGC的生态。因此,时机的选择就显得异常重要。
  
  取势,是一个UGC平台成功的前提。
  
  明道
  
  UGC的道,最核心的有两条。
  
  (一) 别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
  
  投资讲究风险错配,UGC讲究内容错配。
  
  如果将UGC平台里的用户按粉丝量从高到低排布,可以得到下面的粉丝分布曲线图。
  
  假设有两个平台的粉丝分布如下,平台A和平台B,谁更健康?
  
  答案是平台B。
  
  对于平台A,少量头部内容制造者聚集了大量粉丝。而绝大多数用户输出的内容则无人问津。这会造成两个问题。
  
  1)平台风险高
  
  顶级内容制造者一旦逃离,会带走大量用户,造成平台瘫痪。
  
  2)用户粘性差
  
  普通用户没有生产内容的动力,只会关注头部用户,这种单向的关注不足以形成关系链。而关系链是提升用户粘性的核心因素。
  
  所以,平台A其实不是UGC,而是不折不扣的PGC,社交属性很弱。
  
  再看平台B,粉丝集中度较弱,腰部用户产生的内容是才平台的中流砥柱。
  
  因此,头部用户出逃对平台的损失很小。同时普通用户的内容也能得到一定量级的曝光,甚至互动,大家更乐意贡献内容,用户粘性较高。
  
  平台B,才是真正的UGC。
  
  所以,是不是UGC,看一眼粉丝分布曲线就知道了。
  
  平台A们很喜欢争抢头部流量。去年的直播大战,多少个平台A花大价钱签几个自带流量的主播,砸全线资源去推。结果没多久主播又被其他平台挖走,还卷走了产品上原本就少的可怜的存量用户。
  
  你说尴尬不尴尬?
  
  这种尴尬事儿,知乎也做过一次。16年底,知乎邀请李笑来连做三次live,砸上了全站的资源,累计22.5万人收听。结果李笑来在live结束之后,自己做了类似live的产品“一块听听”,还通过这次live吸走了不少知乎的用户。很多知乎大V也都对这一事件颇有微词。
  
  秒拍、小咖秀、大多数直播平台,都是典型的平台A。
  
  秒拍副总裁刘新征曾说:尽管 UGC 贡献了秒拍90%以上的内容,但是从播放量看,排名靠前的 PGC 内容占比90%。小咖秀的问题也一样,明星表演吸引了大量用户,但普通用户拍出来的东西却没人看。
  
  知乎、陌陌、快手,则是典型的平台B。
  
  陌陌平台的主心骨是一批腰部的内容生产者,top10公会对直播收入的贡献只占3%左右。快手同样如此,这也是为什么在火山小视频2000万挖走MC天佑之后,快手只是微微一笑。
  
  粉丝分布曲线的背后,其实是平台的运营策略,其核心
  
  是内容分发机制。关键在于,运营策略和分发资源倾向于哪部分用户。
  
  (二)保持克制
  
  对UGC来说,最可怕的就是内容的水化。而避免水化,UGC的运营往往需要极强的克制力。
  
  保持克制体现在三个层面。
  
  1)产品功能
  
  好几年了,不少人都呼唤知乎支持GIF,但知乎直到17年中旬才支持。原因很简单,就是担心满眼的GIF图片损害知乎的内容调性,引起产品水化。
  
  同样,快手App里一直没有转发功能。因为担心有了转发之后,top内容被大量转发,流量向头部聚集,UGC属性被弱化。
  
  2)推广节奏
  
  每一家UGC,都有自己的一套社会规则,比如哔哩哔哩的弹幕礼仪,知乎的谢邀和没有帮助。熟悉和适应这套规则是需要时间的。
  
  如果短时间内涌入大量新用户,他们会产生大量与平台调性完全不匹配的内容,并通过评论、赞、踩等方式对存量内容分发产生干扰。
  
  这时老用户就会发现,内容变水了。
  
  因此,UGC在推广节奏上,往往会相当克制。比如知乎、天涯、PMcaff、糗百,都在相当长时间里通过邀请码通知社区用户的增长速度。
  
  3)平台变现
  
  变现的关键在于对用户价值的作用。创造还是消耗用户价值,这是个问题。
  
  比如广告就是典型的消耗用户价值,因此各家UGC对待广告的态度非常谨慎。知乎的原生广告、微信的朋友圈广告,都实验了很久,体验也十分完善,但仍保持很少的投放量,担心影响用户体验。
  
  陌陌16年1月试水直播,发现效果很好,但迟迟不敢放大规模,担心损害产品本身的社交生态。一直等到通过数据分析,发现参与直播的用户社交活跃度没有受到影响,甚至略有提升,才开始大规模推广直播。
  
  反观天涯论坛,放任各公关公司、广告公司大量注水,自身又不加节制的投放广告,形式也是简单粗暴,引起老用户的大规模逃离。web2.0时代的网站,在移动时代成功转型的有不少。号称全球华人网上家园的天涯论坛,却最终难逃一死。
  
  (三)总结
  
  UGC往往十有九死,战略错误是重要原因。UGC的战略至少包含两点:
  
  1)通过合理的内容分发机制保证流量不过度向头部集中
  
  2)在运营中保持理性和克制
  
  是为明道。
  
  优术
  
  借用罗胖的概念,UGC更像一颗种子,只要你浇灌,它就生长。它是时间的朋友,时间越久,价值就越大。而你浇灌它的方式,决定了它长成的样子。
  
  每个UGC平台的建立,都大体分为4步。
  
  (一)找到那群人
  
  有这么一群人。
  
  他们往往处在内容金字塔的次级而非顶级,还不是大神。他们具有一定的内容输出能力。他们对这个领域充满热爱,并且已经默默耕耘了一段时间。他们往往会有一定的小圈子,有时候搞定一个,就能搞定一帮人。
  
  这群人,才是真正的种子用户。
  
  你需要找到他们,讨好他们,请他们吃饭,陪他们一起玩,弄懂他们的喜好和需求,囤积好你的种子用户。
  
  (二)内容初始化
  
  在这一阶段,我们要解决以下问题:
  
  1)尽可能降低门槛
  
  降低内容的制作门槛,类似于渠道下沉、降维打击,能让你避免与已有UGC平台争抢存量用户,而是获取全新的增量用户。
  
  降低门槛的方式有很多。
  
  比如工具降低。美拍让普通人也能拍出不错的视频,圈到了一批缺乏视频制作能力,却有足够创意的内容生产者。荔枝FM通过手机录制节目+免费存储,吸引了大批电台发烧友。
  
  比如粒度降低。从博客到微博,从长视频到短视频,内容粒度越来越小,制作和消费的成本也越来越低。微博比博客好写,短视频比短片好拍。
  
  比如社交压力降低。Snapchat的阅后即焚,快手的low,脉脉的匿名聊天,都降低了用户的社交压力,让他们更乐意产生内容。
  
  2)内容标准化
  
  标准化往往包含软硬两部分。
  
  硬的标准化是编辑器,是形式上的标准,比如新浪微博的140字、抖音里的配乐、小咖秀的视频片段,豆瓣&大众点评的打分体系。
  
  豆瓣和大众点评的评价编辑器
  
  这种标准化保证了平台内容的形式和样式,也便于后续的内容分发。
  
  软的部分是平台规章,是调性上的标准。
  
  比如知乎在用户注册之后,会通过一系列官方问答教育和引导用户,如何使用知乎平台。
  
  如何制定标准,是否合理,就看你在第一个阶段(找到那群人)下的功夫了。同时这套标准并非一成不变,而是随着平台的演化逐步迭代。
  
  3) 内容填充
  
  平台初期,运营人员往往要手动填充精选的内容,同时通过话题运营的方式,引导种子用户生产内容。
  
  内容产生后,更是要把公司里所有的人都拉上,各种点赞、评论。通过迅速的反馈和充分的尊重,激发你的种子用户创造更多内容。
  
  平台的初始内容和话题,往往决定了其相当长时间内的调性。
  
  比如知乎,最开始主要内容是互联网创业,大V是类似”温兆伦“这类的程序员们。后期内容才逐步丰富,轮子哥也化身带看党,专门给爆照的妹子点赞。
  
  (三)内容分发
  
  当这群人终于积累了一定量级的内容后,分发就变得异常重要。
  
  UGC最核心的秘密,是赞、评论、关注。
  
  我的朋友小明做了个漫画公众号,只有5个粉丝。第一篇发完以后,觉得看不到希望,放弃了。过了半个月登录公众号,在后台发现一个小萌妹的留言:姐姐你怎么不更新呀,我超喜欢你的漫画的!小明当时激动的涕泗横流,当晚就熬夜又更了一篇。
  
  我做公众号「金龙聊运营」的时候,前几篇文章阅读量都是个位数,也一度不想做了。忽然有一天,我发现每篇文章都被点了一个赞,有一个留言。打开一看,原来是我老婆,她说你写的真棒。这让我坚持到现在。
  
  UGC的背后是社交,内容制造者最核心的需求,是其他用户的肯定。
  
  而分发机制决定了曝光量和匹配度,进而决定了不同用户得到赞、评论和关注的数量,并最终决定了社区的结构和调性。
  
  分发机制的背面是惩罚,是对违规和不符合调性内容的果断打压,比如知乎的折叠机制。
  
  你会发现,不同UGC社区的实质性区别,不在于用户low不low,女权多不多,妹子好不好看。分发机制才是内容社区的核心。
  
  分发分为站内分发和站外分发。
  
  1)站内分发
  
  千人一面:榜单和话题,是典型的站内分发。话题是个很好的工具,可以根据时间和事件节点,将优质内容进行整合,集中呈现。
  
  千人千面:feed流×机器分发=千人千面。
  
  分发的依据包括兴趣、位置、关系链、热门和人工推荐等。
  
  兴趣:几乎所有内容App,注册后都要求你选取几个感兴趣的领域,就是为了根据兴趣分发内容。位置:典型的是陌陌、快手。位置分发有社交的意义,同时资讯类内容天然具有地域属性。关系链:通过关注动作构建关系链,并进行分发。热门:当前热门内容的露出。人工推荐:由运营人员人工筛选出优质的有潜力内容进行推荐。
  
  各家feed流都是以上依据的综合结果,比如知乎首页的信息流,是关系链+兴趣(关注话题、领域、专栏和收藏夹),发现栏则是热度+人工推荐。微博信息流是 热门+关系链+广告。
  
  用户专辑:由用户自发生成的内容专辑,如知乎的收藏夹,网易云音乐的歌单等。用户专辑让内容的流转路径更加丰富。
  
  2)站外分发
  
  作为用户增长利器。站外分发分为用户分发和平台分发。
  
  用户分发,是指用户自发将内容分享至产品外,一般是微信好友或朋友圈。用户分发比较讲究分发形式和时间点。比如网易云音乐的歌词分享就很棒。
  
  网易云音乐的歌词分享
  
  平台分发,是指运营人工筛选优质内容打包,在各个内容或资讯平台进行发布,或者通过邮件的方式向用户分发。
  
  平台分发,讲究内容的传播性。粒度越小、话题越大众化,传播性越好。暴走大事件总是把视频里王尼玛的经典语录做成长图,在微博传播;知乎日报有不少内容是短小的回答和段子,都是出于减小内容粒度的考虑。
  
  知乎用户自发传播王尼玛长图,拿到1w个赞
  
  (四)有节奏的引入更多用户
  
  UGC平台推广的节奏很重要。引入一波用户之后,要进行用户教育,通过不断的话题运营和活动运营培养更多内容生产者,完善分发机制。
  
  抖音App的话题运营
  
  (五)总结
  
  从0构建UGC平台的过程大致如下:
  
  找到那群人,在充分的了解之后,推动平台初始化,引入这群种子用户,沉淀一定内容后,引入新用户,逐步建立和完善分发机制,并通过站外分发和推广,有节奏的引入更多用户。
  
  以上,就是UGC平台的生长过程。
  
  变现
  
  当平台的体量达到一定规模,头部内容生产者的变现就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。
  
  内容生产者变现的方式,大体有四种。补贴、电商&广告、PR、知识付费。
  
  (一)补贴:平台掏钱
  
  在平台初期,通过现金补贴的方式,迅速吸引内容生产者入驻,已经成了业内常见的做法。
  
  补贴一般按曝光量计算,另一种说法是广告分成。不仅UGC,头条、大鱼号、去年的很多直播平台,也都采取类似方式。
  
  这种方式有两个问题,一是钱给不了太多,聊胜于无,不足以吸引用户为你的平台贡献独创内容。更多是在其他平台发布后,再在该平台同步。
  
  二则更为致命,现金补贴会吸引来大批的羊毛党,利用规则套利。头条号补贴高的时候,不少人批量注册几千个头条号,机器发文,一个月也能赚到1万多。甚至有些号靠手工或者机器抓取别的作者在其他平台发布的内容,立即发布在自己的账号上,靠打时间差赚取原创标记,骗取现金补贴。
  
  对平台来说,这一方面会造成内容的水化,一方面则会劣币驱逐良币,影响原创作者输出内容的积极性。
  
  (二)电商&广告:商家掏钱
  
  对于电商变现,效果最佳的是生态打通。比如微博&淘宝。用户可以将淘宝商品直接分享到微博,会自动生成一条标准化微博,带有文字、图片和专属card。其他用户点击card后,可以直接跳转淘宝页面。整个过程非常流畅方便。
  
  微信的小程序,也能协助内容生产者很方便的进行变现。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白鸦的有赞。比如虎嗅的小程序「虎Care」就是通过有赞做的,主要售卖办公室零食和虎嗅周边。
  
  对于没有打通的平台,内容生产者们也会或明或暗的通过电商变现。快手上不少人将粉丝引流到微信,通过微店变现;大神若风和09则在直播的时候,卖卖肉松饼和鼠标垫。
  
  适当的广告和带货可以让平台蓬勃生长,但当平台自身谋求变现时,这些广告则相当于切掉了平台的一部分广告流水,势必遭到打压。
  
  当年微博草根号火的时候,大号转发一条微博就要收5万。2011年,草根号“微博搞笑排行榜”一年的利润就达到1500万。
  
  微博开始谋求商业化后,推出微任务系统,微博大号发广告必须通过微任务,平台分成30%,违规者直接删微博甚至封号。后来更是推出粉丝通等一系列信息流广告,帮助广告主更加精准的定位用户,草根大号们的日子愈加难过。
  
  (三)PR:公关掏钱
  
  UGC平台专属变现方式,但仅限有影响力的大平台。
  
  当年百度魏则西事件,某公司接了洗地的活,找到知乎大V群,当时就有很多人说这种断子绝孙的活不能接。但还是有些人接了。最后大量用户举报,甚至其他大V直接甩出接活群里的截图。结局是洗地的大V被知乎直接封号。
  
  PR的背面则是付费删稿。前段时间乐视黑稿满天飞,可能是因为乐视实在没钱删稿了。
  
  (四)知识付费:用户掏钱
  
  知识付费主要包含打赏和内容付费两种形式。
  
  打赏:
  
  打赏是非强制行为——爱的供养。
  
  打赏的价值不在钱,而在于对内容创造者的激励,以及创造全新的用户关系——付费用户。付费用户的粘性往往要高出普通用户很多。
  
  当然秀场直播里的打赏另当别论。
  
  内容付费:
  
  内容付费是16年开始崛起的全新付费形式,一般分为三类,订阅专栏、咨询服务、讲课。
  
  订阅专栏以得到和喜马拉雅为代表,一般一次订阅1年的专栏,形式为1对多,内容制造者边际成本为0,本质是出版社模式,是内容金字塔顶端的top级生产者首选。
  
  咨询服务以分答和在行为代表,形式为1对1,按次收费,边际成本较高,是内容金字塔腰部生产者的选择。
  
  讲课以知乎live,一块听听,分答小讲,喜马拉雅,虎嗅怒马为代表,形式为1对多,按课收费,边际成本为0,头部和腰部生产者都均可选择。
  
  (五)总结
  
  对平台来说,补贴是烧钱,迟早要停,还得防贼。电商、广告、PR都会让内容水化。唯有内容付费,对平台的影响是正向的,帮内容生产者变现的同时,也为平台贡献了更多优质内容,增加了用户粘性,实在是个好模式。
  
  这就是为什么,知乎将Live、书店、付费咨询、课程等整合为市场,并在底部导航栏的核心位置添加入口。这也是为什么,几乎所有的内容平台都上线了内容付费模块。
  
  道理也很简单,谁掏钱就讨好谁。
  
  这其实很有趣,最开始我们尝试复制美国的套路,卖软件。结果用户根本不买账,盗版软件满天飞。于是大家干脆免费,用免费吸引流量,靠售卖用户注意力过日子。所以那时候,标题、配图、关键字,都比内容本身重要。关键在于尽量吸引点击,售卖流量。
  
  终于,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,和移动支付习惯的养成,大家乐意为内容付费了。为内容付费的实质,是用户自己花钱买回了注意力。
  
  就在这一两年的时间里,所有的内容平台几乎都上了付费模块,视频网站的VIP大卖,腾讯拿下纪念碑谷2的中国代理,布局独立游戏,付费游戏不靠广告和各种付费道具存活成为可能。这是内容生产者的好时代,也是UGC的好时代。
  
  祝愿所有的内容生产者,在这个时代活的更有尊严。
  
  以上,就是UGC平台的秘密。
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www.jiuchutong.com/zhishi/623.html 转载请保留说明!

上一篇:网络营销推广渠道有很多,到底哪一种才适合我(网络营销推广渠道和方式)

下一篇:我从站长之家这里学会了写原创文章(站长之家怎么用)

  • excel不显示底部其他工作表(excel不显示底部其他工作表,显示的是录制宏)

    excel不显示底部其他工作表(excel不显示底部其他工作表,显示的是录制宏)

  • 滴滴司机可以看到乘客哪些信息(滴滴司机可以看到乘客的位置吗)

    滴滴司机可以看到乘客哪些信息(滴滴司机可以看到乘客的位置吗)

  • internet的四层结构分别是

    internet的四层结构分别是

  • 电话号码暂停服务是什么意思(电话号码暂停服务多久会被注销)

    电话号码暂停服务是什么意思(电话号码暂停服务多久会被注销)

  • 苹果手机如何上两个微信号(苹果手机如何上传视频到电脑)

    苹果手机如何上两个微信号(苹果手机如何上传视频到电脑)

  • 苹果11防摔吗(苹果防摔吗?)

    苹果11防摔吗(苹果防摔吗?)

  • g2030配什么主板(vivox60主板多少钱)

    g2030配什么主板(vivox60主板多少钱)

  • 打印机打印整体偏右(打印机打印整体偏左怎么调)

    打印机打印整体偏右(打印机打印整体偏左怎么调)

  • 压缩文件怎么保证顺序(压缩文件怎么保存到手机)

    压缩文件怎么保证顺序(压缩文件怎么保存到手机)

  • word直线怎么加粗(word直线怎么加点)

    word直线怎么加粗(word直线怎么加点)

  • 聊天记录删了能迁移吗(聊天记录删了能不能找回来)

    聊天记录删了能迁移吗(聊天记录删了能不能找回来)

  • 小爱音箱的全部功能(小爱音箱全部静默执行命令)

    小爱音箱的全部功能(小爱音箱全部静默执行命令)

  • 未启用dhcp什么意思(waln未启用dhcp)

    未启用dhcp什么意思(waln未启用dhcp)

  • 抖音最多可以关注多少人(抖音最多可以关注10000人)

    抖音最多可以关注多少人(抖音最多可以关注10000人)

  • vivoy73怎样设置无线充电(vivoy3手机怎么设置)

    vivoy73怎样设置无线充电(vivoy3手机怎么设置)

  • 微信怎样开通刷脸支付功能(微信怎样开通刷脸)

    微信怎样开通刷脸支付功能(微信怎样开通刷脸)

  • 手机双核和四核有什么区别(手机双核四核八核哪个好)

    手机双核和四核有什么区别(手机双核四核八核哪个好)

  • 手机刷机后微信聊天记录还有吗(手机刷机后微信登录不上怎么办)

    手机刷机后微信聊天记录还有吗(手机刷机后微信登录不上怎么办)

  • 手机qq怎么隐藏星座(手机qq怎么隐藏腾讯会员图标)

    手机qq怎么隐藏星座(手机qq怎么隐藏腾讯会员图标)

  • 手机怎么查询邮政银行卡余额(手机怎么查询邮政银行卡开户行支行地址)

    手机怎么查询邮政银行卡余额(手机怎么查询邮政银行卡开户行支行地址)

  • 快手怎么可以视频连麦(快手怎么可以视频连接)

    快手怎么可以视频连麦(快手怎么可以视频连接)

  • 火山怎么解除实名认证(火山怎么解绑实名认证)

    火山怎么解除实名认证(火山怎么解绑实名认证)

  • iphone11几倍变焦(苹果11有几倍变焦)

    iphone11几倍变焦(苹果11有几倍变焦)

  • 全民k歌怎么合唱邀请(全民k歌怎么合唱邀请好友一起唱)

    全民k歌怎么合唱邀请(全民k歌怎么合唱邀请好友一起唱)

  • qq帐号是什么(qq申请账号)

    qq帐号是什么(qq申请账号)

  • 电脑的无线网卡在哪里(电脑的无线网卡突然不能用了是什么问题)

    电脑的无线网卡在哪里(电脑的无线网卡突然不能用了是什么问题)

  • 小企业会计准则下退企税分录
  • 财税筹划课程
  • 增值税附加税包括哪些税种及税率
  • 基本户可以直接转账给个人吗
  • 机票抵扣进项只能在发生当月吗
  • 小规模印花税可以零申报吗
  • 税票抵扣是用进项票还是销项票
  • 怎么快速金蝶数据入库
  • 展板制作费属于什么服务
  • 食堂外包服务费
  • 进料加工委托 加工费发票怎么开
  • 子公司注销应收母公司往来款
  • 劳动保护费现金流量表项目
  • 银行会计错账冲正方法
  • 没收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益,应计入( )科目
  • 有限合伙企业经营期限多久
  • 研发支出转入管理费用摘要
  • 剩余材料入库的会计分录怎么做?
  • 辅助生产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应在进行分配
  • 公司注销后还会有事吗
  • 增值税普通发票税率
  • 工程预缴税款会计分录
  • 运输发票交印花税吗
  • 企业房屋管理办法
  • 公司账户怎么走账
  • 产品研发费用计入什么科目
  • 个体工商户变更法人
  • 维修材料费主要包括
  • 暂估成本后第二年收到发票怎么做账
  • 出口退税需要什么单据
  • 普通发票没有进账怎么办
  • 1697510614
  • window10锁屏壁纸图片在哪
  • 生产测试是指什么
  • php 回调函数
  • 电脑自动更新系统
  • PHP:Memcached::fetch()的用法_Memcached类
  • 销售货款未收回应该从工资中扣除吗
  • 收到租赁发票会计分录怎么做
  • 应收票据贴现的性质是什么
  •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(征求意见稿)
  • 因汇率变动而导致的损失属于
  • 第二季度企业所得税怎么算出来
  • 小规模拍卖公司怎么开票
  • 已抵扣认证的发票开红字发票需要将原票退回吗
  • 工作被取代
  • 哈士奇新手礼包
  • ai与自动化有什么区别
  • 公司买办公用品是谁的工作
  • 小微企业认定标准 税务
  • 非货币型资产交换CPA
  • vue$router
  • pd python
  • python rem
  • 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对所得税的影响
  • 个体工商户增值税申报操作流程
  •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收到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
  • 固定资产公司
  • 印花税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吗
  • 业务招待费需附上清单
  • 固定资产清理账务处理流程
  • 损益类账户属于资产还是负债
  • 业务招待费可以结转下年抵扣吗
  • 跨年材料票可以入账吗
  • 营改增后混凝土税率
  • sql server数据库中的null(空值)
  • pcl读取ply文件
  • 有道词典encountered an improper argument
  • prototype用法
  • vue-resource + json-server模拟数据的方法
  • node 动态路由
  • Python中MySQL数据迁移到MongoDB脚本的方法
  • 深入浅出jquery
  • android中fragment
  • 2024新车购置税政策
  • 发票税务抽奖怎么操作
  • 百分之13的税率怎么算如何算百分之13的税率
  • 国家税务总局深圳税局
  • 垃圾填埋税率
  • 期间费用如何分摊到成本中
  • 免责声明:网站部分图片文字素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及时告知,我们会第一时间删除,谢谢! 邮箱:opceo@qq.com

    鄂ICP备2023003026号

    网站地图: 企业信息 工商信息 财税知识 网络常识 编程技术

    友情链接: 武汉网站建设